李普曼(Gabriel Lippmann 1845~1921)因发明基于干涉现象的彩色照相术,获得了1908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
1891年,李普曼发明了彩色照片的复制方法,即彩色照相干涉法。该法不用染料和颜料,而是利用各种不同波长的天然颜色。李普曼是这样描述他的彩色照相法的:"把带有灵敏照相胶片的平板放入一个装有水银的盒子中,在曝光期间,水银与该灵敏的胶片接触,形成了一个反射面,曝光后,按照普通方法把感光板进行处理,待该板干了以后,颜色就出现了。这种色彩可以通过反射看见,且永久不褪,这一结果是因为在灵敏胶片内部发生了干涉现象。在曝光期间,入射光与被反射面反射的光线发生干涉,从而在半个波长处形成了干涉条纹。正是这些条纹通过照相法记录在胶片中,从而留下了投射光线特征。当以后用白光照射观察底片时,由于选择反射的原因,底片上的每一点只把那些已记录在其上经过选择了的颜色反射到人们眼中,而其他颜色都通过干涉相消。因此,人们在照片上每一点都看到了像所呈现的颜色,而这仅仅是一种选择反射现象。照片本身是由没有彩色的物质构成的。"
由于这种彩色照相干涉法需要较长的曝光时间,而且产生的颜色不饱和,因而这一方法最终被麦克斯韦的三色照相法所取代,但仍是彩色摄影进展中的重要一步。